棚室蔬菜降濕防病措施
冬季溫室大棚內高濕的環境是導致病害流行的重要條件,因此,在生產上要嚴格控制棚室內的濕度,以減少病害的發生,控制其蔓延和流行。降低濕度的常用方法有:
1.選用無滴膜。選用無滴膜可以減少棚膜表面的聚水量,克服膜內側附著大量水滴的弊端,能明顯降低濕度,且透光性能好,透光率比一般農膜高10%-15%,有利于增溫降濕。
2.覆蓋地膜。覆蓋地膜可以減少地面水蒸發和灌水次數,從而達到降低棚內濕度的目的。地膜覆蓋一般可使10厘米處地溫平均提高2℃-3℃,地面最低氣溫提高l℃左右。
3.起壟栽培。高壟表面積大,白天接受光照多,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也多,因而升溫快,土壤水分蒸發快,濕度不易過高。
4.合理澆水??刂茲菜?,切勿大水漫灌。低溫天給蔬菜澆水,要做到“五澆五不澆”,即澆晴不澆陰(晴天澆水,陰天不澆水)、澆前不澆后(午前澆水,午后不澆水)、澆小不澆大(澆小水,不大水漫灌)、澆溫不澆涼(澆水時要先在棚內預熱,待水溫與地溫接近時再澆)、澆暗不澆明(澆暗水,不澆明水)。同時,要大力推廣滴灌、膜下暗灌等節水技術。
5.合理通風。通風是溫室最基本的除濕方法。利用外界的干燥空氣換出室內的濕氣。通風排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中午,因為這一時段溫室內外濕度差別大,濕氣比較容易排出;其他時段通風要在保證溫度要求的前提下進行,可以相應的延長通風時間。要協調好保溫與除濕之間的關系,防止溫度突然下降給蔬菜帶來傷害,盡可能地延長通風時間。另外,還要特別注意在溫室澆水后2-3天、葉面噴肥(藥)后1-2天、陰雨(雪)天和日落前后加強通風排濕。
6.改進施藥方法。在低溫天防治溫室蔬菜病蟲害時,要盡量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施藥。如果采用噴霧法施藥,要適當減少防治次數和噴藥液量,防止溫室內濕度過大。
7.中耕松土。澆水后要及時中耕,切斷毛細管,阻止土壤下層水分向表層土中移動。
8.人工吸濕。如果溫室內濕度過大,可在行間撒一些稻草、麥秸、草木灰或細干土,也可在溫室內空閑處堆放生石灰等吸濕。